我对大多数所谓的“传统”,是嗤之以鼻的十大配资平台排名,不是因为我不认可这些传统本身,而是“传统”这个词,就没有明确的定义。从2000年前流传下来的东西叫传统,20年前创造的东西也叫传统,传统简直堪比奥特曼的boss,根本没有固定形态。本文最后十大配资平台排名,我会点明我对“传统”本质的理解。
就拿老北京美式炸鸡来说吧,这个词由几个要素组成“老”、“北京”、“美式”、“炸鸡”。你要说他不是传统食品吧,人家叫“老北京”,无论是“老”这个形容词,还是“北京”这个名词,都蕴含了历史的沉淀意味。但是“美式”和“炸鸡”,可都是舶来品,所以我第一次看到“老北京美式炸鸡”的时候,脑海里充满了疑惑。
在80年代,洋快餐刚刚进入中国,当时能够吃上一块2块钱的炸鸡,是很多孩子的愿望。虽然我知道炸鸡不是很健康,可是我至今特别喜欢吃KFC,人家还是北京十大美食之一呢,蛤蛤蛤蛤蛤蛤。
而“老北京美式炸鸡”,正是从那个时候诞生的。当时的洋快餐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进入我国,而它的定价对于当时大部分人的收入来说是偏高的,因此仿制KFC的本土美式炸鸡应运而生了。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看上去差不多的商品,这正是我国绝大部分行业执行的低价策略。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山寨产品,现在已经成为了北京的传统美食了,你别说,我觉得还挺好吃的,尤其是炸鸡皮。而且这些老北京炸鸡,一点都不比当初她他们的模仿对象便宜,人家原版还有每周四的九块九呢。
一种只有二三十年历史的事物,能够成为传统食品,那还有什么是不能成为“传统”的?比如“重庆鸡公煲”,也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新疆大盘鸡”,顶多只能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很多人爱吃的辣条,最早也只能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所以我要问了,只有20年历史的传统,算传统吗?
如果不算,那我们现在所知的很多传统小吃,可就要被开除“传统美食”的行列了。
那我们再找一些能够追溯的更早的所谓的“传统”,比如火锅。重庆火锅和老北京火锅的历史,根据现有资料,最早也只能追溯到清朝。重庆火锅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红辣椒,根本就不是本土物种,可能是明代传入的。这里要说明的是,传入可不代表被食用,辣椒一开始引入我国的时候,应该是作为观赏植物的。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公元1591年)中的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甚可观”,这三个字就说明了当时辣椒是像牡丹樱花一样被当作观赏植物的,而不是佐料。因此不管辣椒是明代,或者更早引入中国的,作为使用作物,应该是清代才有的事。
那好了,大家说清代形成的美食,算不算传统美食,如果不算是不是有点苛刻?可是算的话,那为什么200年前的传统算传统,20年前的传统就不算传统了?如果20年前的传统美食,算传统美食,那2年的算不算,是不是几年后,“草莓塔”、“竹筒奶茶”、“啵啵蜜薯”也能成为传统美食?
传统的定义总不能像薛定谔的猫,是“量子传统”吧。
上述三个东西我都没吃过,因为看上去就很腻有点恶心,没什么胃口,我宁可吃开封菜。
好了,说完美食,我要开始展示我真正的意图了,就是我对“传统”不屑一顾的。下面的文字,可能会有人说我挑起男女对立,不过这些人要么可能是出于既得利益者的立场而天然反对,或者就是沉迷于各种noise,懒得独立思考。
我写过文章表达我对家庭主妇的担忧《也说家庭主妇》,我也写过文章展示我国高收入男性的出轨情况,《从出轨率最高说金融业和IT这两个行业》。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社会对女性要承担更多家庭事务的要求,和对家庭主妇的鄙视,其实不符合我们的传统价值观。传统上女性只能在“家庭”的空间内活动,男性则负责养家糊口。而现代的女性,则面临着平衡家庭和事业的难题,这个难题对男性而言,一般是不存在的。很少(几乎没有)男性在求职时,会被面试官问道,请问你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而女性,却一次次地被侵犯个人隐私边界。
下述的新闻,大家看看乐一乐得了,实际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只增不减。在就业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作为用人单位,在有海量选择的情况下,招聘男性比招聘女性的潜在风险会低一些。
那么,请问按照传统,女性到底该不该工作?再进一步讲,在女性已经工作的情况下(意味着和男性一样需要养家糊口),还要求女性放弃彩礼,这到底是传承传统还是背弃传统?
有的读者不要看到这里就以为我是支持收取高额彩礼的,你们要么想多要么考虑少了了。我对婚姻这个制度,都是不屑一顾的,可以说视婚姻如尘土,我认为婚姻制度在有限的未来,会逐步瓦解甚至完全消失,更不用说与婚姻相关的习俗了。我是完全站在一个观察者/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目前婚姻制度仍然存在,是因为这个制度本身还是符合一些人的需求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共同抚养下一代。关于这一点,尤其对于男性来说,就是婚姻的本质,而爱情,从来就不是婚姻的必需品,也不受相关法律的保护。
再举一个汉服圈的例子,现在的汉服圈,风头最盛的应该是明制汉服,其次才是宋制,唐风现在估计只在十八线小城市还风行。这里就有一个很有趣的点了,所谓的明制汉服,其实称不上“复原”,顶多是模仿,可是大家心照不宣认为这是传统服饰。但是时间近得多的清朝汉服,没错,清朝有汉服!!!满族和汉族女性的服饰存在哪怕不懂汉服的人都能一眼分辨的出的差别。但是因为清代服饰不太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连清代汉服都被开除汉服圈了(虽然我也觉得清代无论汉族还是满族服饰,都不怎么美观,但是没有道理把人家开除汉服圈)。下图就是几张清代马面裙的照片,这可不是满族服饰,你不能因为觉得人家丑,就不承认他们是汉服。
总之,能为我所用的,就是“传统”,是“正统”。不能为我所用的,就是“异端”。这就是传统的本质。
最后,关于这个话题,本篇文章只是一个引子。我本来是打算从公元前3000年写起的,但是那样就又会绕进阶级类话题了,所以我先写一篇相对轻松的,之后再补上。
Powered by 恒汇证券_炒股配资新平台_正规股票券商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